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知识小科普 >> 正文
    • 心理知识小科普

开学第一课:“心”学期,“心”启程

发布日期:2025-09-02    浏览次数:

同学们,欢迎回到校园!一个假期过去,我们或许带着些许疲惫,或许还沉浸在假期的松弛里,但更多的是一份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一点点对未来的紧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给心灵加满油,给新学期充满电,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陪伴下平稳顺利地渡过这段开学后的适应期。

一、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

(一)学业压力与迷茫

1.课程难度提升(如专业核心课、实训课)带来的焦虑,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2.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清晰,担心就业竞争力,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3.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出现学习动力下降;

4.对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感到压力大,担心通不过影响就业。

(二)人际关系困扰

1.宿舍矛盾(生活习惯差异、作息冲突、卫生分工问题等);

2.班级或社团中的归属感缺失,难以融入集体;

3.与家人沟通减少产生的孤独感,缺乏情感支持;

4.人际敏感,容易因他人评价或态度而产生心理波动;

5.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自卑,难以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三)适应性问题

1.从暑假放松状态切换到紧张学习节奏的"开学综合征"(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2.对实习的未知恐惧,担心不能胜任;

3.部分学生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低,产生心理落差。

(四)情感波动与自我认同困惑

1.异地恋或新恋情带来的情绪波动,情感稳定性较差;

2.对校园社交的回避倾向,缺乏交往信心;

3.自我认同感低,对未来感到迷茫;

4.面对就业与升学选择时,容易产生焦虑和犹豫心理。

(五)网络与行为依赖

1.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短视频,影响学习与作息;

2.逃避现实压力,转向虚拟世界寻求满足感;

3.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

常见调试方法

(一)调整作息,规律饮食

假期打乱了许多同学的生物钟,在刚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大家需要及时调整过来。逐渐关闭“假期模式”,从作息上开启“学习模式”。可以根据学校安排的时间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开学后几天根据此表调整作息习惯。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生物钟。同时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零食,按时起床吃早饭。饮食以清淡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

(二)调整学习步伐,适应新节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结合实情,为自己设定清晰、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比如学习计划、个性发展计划等。计划内容需适中易落实,忌好高骛远,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我们减轻不必要的压力,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努力前进,也别忘了犒劳自己,可以设置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但要注意确保这些小目标的可衡量性,以便明确追踪进度并保持动力,这样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迎接挑战,关注心理健康

新学期到来,往往伴随着新的学习挑战,如更高难度的课程和更多的实践任务,也存在原有学习节奏和方法需要调整的情况。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它们,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尽量不要强迫自己自律,因为那会让你更疲惫,着力于寻找和发掘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创造性的将学习与兴趣结合,保持兴趣,才能长久的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四)规划未来,减轻压力

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定期回顾进度、反思自己的表现,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固然重要,然而过于专注自己的不足反而会减损我们进步的动力,不妨轻松一点,允许允许自己犯错,才能给成功留有机会。

(五)积极身体锻炼,参与各项活动

课余时间多活动筋骨,每天可以留出半小时进行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的血氧含量,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参与学校、学院以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展示,不惧与人沟通,放松大胆的融入集体,也可能避免堆积负面情绪。

(六)接纳情绪,自我调节

变化难免会引发我们的不同情绪,或深或浅。面对返校,上课的方式和学习环境等都将发生变化,同学们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接纳情绪并做好调整。处于情绪唤起状态时,同学们可以通过“SWTC”法调整情绪。STOP“停”——停止负面思考,深呼吸;WRITE“写”——把情绪和困扰写出来;THINK“思”——积极思考,回忆成功经历,寻找学校的快乐事件;CHANGE“换”——换一种方式,通过运动、听歌、看书、美食等,转换情绪。

(七)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学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坚持人际关系三件宝,微笑、赞美和聆听。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宅在家里,人际联系较少。开学后,要多和身边的同学尤其是宿舍同学交流,分享日常的的趣闻乐事,还要在相处时不计得失、互帮互助。

三、特别提醒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路口,身心都在快速变化。我们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几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当学生说“我不想努力了”:这可能是“躺平”心态的信号。请不要急于批评,试着理解背后的挫败感,帮助他们看到微小进步,重新点燃内心的动力。

秋日心情“多云转阴”:天气转凉,日照变短,人容易感到郁闷。周末多到户外走走,阳光是最好的“抗抑郁剂”。

从“线上”拉回“线下”:约定好每天放下手机的时间,学习、运动、聊天,让真实的温暖取代冰冷的屏幕。

学生在自己给予自己支持的同时,也要向老师、同学或家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建议家长避免过度关注考试成绩,转而倾听孩子对未来的规划与想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视频通话,主动分享其校园生活点滴,旨在构建开放、互信的亲子沟通环境。

如果需要,也可以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9号实训楼H区一楼)。如果你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迷茫、困惑、痛苦,非常欢迎你前来预约咨询或体验学校配置的各样情绪舒缓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