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安全 >> 正文

信息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2025-06-17    作者:信息技术学院     来源:     点击:

2025年5月19日下午,我班开展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主题班会如同一堂生动震撼的安全教育课。班主任通过"案例警示+实物演示+情景演练"三维教学模式,让我们对化学品安全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知。

一、血泪案例敲响安全警钟

班会伊始,屏幕上接连播放的天津港爆炸事故影像资料令全场寂静。当看到500吨硝酸铵瞬间引发的蘑菇云吞噬整片仓库区,张某某同学手中的铅笔"啪"地跌落在课桌上。班主任适时解析:危化品的能量释放相当于同质量TNT的1/10,储存温度每升高10℃分解速度加快3倍。这些精准的数据将抽象的危险具象化,我的掌心不自觉沁出冷汗。

二、安全标识里的生命密码  

在实物认知环节,传阅的9类GHS危险象形图标签引发热烈讨论。李老师举起一个装有黄色液体的锥形瓶:"这瓶二硫化碳看似普通,但它的闪电点低至-30℃。"当红色火焰标识与黑色感叹号标识同时出现时,我们终于理解危险化学品"组合式警告"的含义。王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实验室门上贴的骷髅头不是装饰画!"

三、应急处理的生命五分钟  

情景模拟环节将班会推向高潮。面对模拟的浓硫酸泼溅事故,我们分组演练了"冲-脱-泡-盖-送"五步处理法。当秒表显示超过30秒未冲洗,电子屏立即弹出皮肤碳化的医学影像。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正确操作流程深植脑海。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灭火器实操环节,7公斤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女生手中也能精准控制喷射角度。

四、规章制度的温度解读

班主任特别解读了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用"实验服三紧原则""试剂瓶双人双锁"等具体条款,诠释制度设计背后的人文关怀。当得知某高校因违规存放金属钠引发火灾的案例,我们突然明白:那些看似繁琐的规定,实则是用规则的经纬编织成的安全网。

夕阳西下时,我们在《实验室安全承诺书》上郑重签名。这次班会不仅教会我们辨识危化品的"危险面容",更让我们懂得:在科学的圣殿里,敬畏之心才是最好的护身符。那些印在标签上的警示符号,应当化作永驻心间的安全图腾,守护每一次实验的星辰大海。